(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日前,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子路问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陈贵权正在带领农户们使用麻育秧膜育秧。不久前,在2023年麻类和绿肥生产技术培训暨工作交流培训会上,他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种植经验。
麻全身都是宝。“自2008年以来,我们以6种麻类作物为研究对象、按主产区分布成立体系,目前我国麻类产业布局已经形成了‘三横两纵’全国种植格局。同时,我们国家还打通了麻类的全产业链体系,让麻类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2023年麻类和绿肥生产技术培训暨工作交流培训会上,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朱爱国向在场的种植大户介绍了麻类的广阔发展前景。
朱爱国为与会的种植大户们分享了种植窍门:“麻育秧膜的优点是可降解、水汽通透性强、保温保湿效果较好,把它用于育秧时可壮苗、不易串根,特别适合机插秧,增产效果明显。”朱爱国还紧密结合信阳生产实际,对种植户在实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植问题进行详细地讲解与分析。翔实、丰富、全面,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培训课程内容,受到参会农技人员与种植户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在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信阳红麻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随着麻纤维价格的提升,种植面积又逐步增加。
“今年的绿肥长得不错,种麻前翻压进去,可以少施不少化肥。”在培训会上,信阳市潢川县红麻种植大户万德福说。
近年来,潢川县大力发展红麻+绿肥产业模式。2022年,该县农科所和上油岗乡政府、潢川县凌云麻纺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发展订单农业,以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绿肥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在上油岗乡实施了红麻优质高产栽培示范项目,为当地红麻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万德福在得到生产订单后,一鼓作气把种植面积从往年的20—30亩提高到了100余亩,可他也开始担心起红麻剥皮的问题,毕竟百亩红麻可不是小数。在得知万德福的担忧后,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站长潘兹亮带领团队主动解决了万德福遇到的生产难题,让万德福没了后顾之忧,他干得更起劲了。
春耕备种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连日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信阳麻类综合试验站本着早准备、早受益的原则,详细了解农户春耕春种所需物资,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趋势,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联合信阳绿肥综合试验站,着眼农业绿色转型,在信阳市开展农技服务和指导培训,为信阳春耕备播工作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有力地保障了春耕备种工作顺利进行。